注册制意味着A股看齐港股。港股和美股都是成熟的资本市场,但是现阶段A股的注册制实质上是和港股看齐,这也没什么大问题。很多上市公司是必然的,但是并不需要家家都看好,也不可能家家都看好。垃圾企业在市场上占个茅坑,时间久了也原形毕露。即使不退市,买的投资人少了,自然股价就长期低迷。久而久之,就会有很多边缘化的股票出现。
所以,没有退市制度,看上去不够完美,但是问题也不是太严重。核心的改变必须要有。投资人不要被误导:比如一些股票跌多了投资人就认为一定要上涨,未来不会的,有些股票跌了还能再跌,牛市也跌,熊市也跌。市场上市公司这么多,有限的投资人当然是集中在少数好的公司股票上面,抱团拉动市场上的翘楚,而不是什么股票都拉。
至于大量公司蜂拥而至,其实也不会很快的。看看港股,历史悠久,上市公司数量是主板2067家,创业板380家,总体上也不算太多。每年上市100-200家递增的数量。当然,问题还是退市太少。但是这不妨碍阿里巴巴和腾讯在香港融资,小米也在香港融资。头部的标的毫发无损,不管你怎么发行,但是大量1港元以下的股票,即使能够交易,也当做不存在。
投资人怎么办?
说了好几年,应该更多的看好龙头股。找体量大的标的下手。我们也知道小股票拥有更好的成长性,但是随着注册制的推行,市场标的数量整体上是增加的。不只是股票,未来还有债券。如果算上市公司,港交所是2447家,如果算上其他各种证券工具,港交所可是总计12670只。这里包括衍生品,债券,信托基金等等。
这么多的产品势必分散掉流动性,未来中国A股资金推动的效果越来越差,业绩推动越来越重要。投资人要开始看企业的经营和业绩好坏,不要再沉迷在价格不能自拔。
股市本身不是让所有人赚钱,而是要钱去他该去的地方。也就是支持会赚钱的公司。现阶段,很多的差公司占着市值,这是比较可惜的。注册制从根本上改变了股票的供需,股票数量从稀缺变为过剩。而过剩之后,优质和劣质股票会被市场差别对待。
万事有好有坏,中立的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