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利率时代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一件利大于弊的好事。我国从2008年进入到中等收入国家以来,直到2019年开始转向更高级别的中高等收入国家,虽然离发达国家水平还有很长的距离,可毕竟也是迈进了1万美元人均GDP的指标。
而且,从2017年12月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回到8%区间以来,二年时间里保持在这个区间运行。相比于1997年到2007年的年增长率16.5%,以及2008年到2018年年平均增长率12%,已经下降了不知多少!
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下降意味着货币贬值速度的降低,未来可能还会继续降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,甚至可能到达7%、6%,或5%的区间。这会更加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增长率3%~5%的区间。这样即便利息继续向下走,可居民的压力还会减小。
如在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达到15%的年份里,即便每年利率可以达到7%。那么,十年后的100万元靠银行利息也是只剩现值50万的价值;可是,如果供应量增长率在5%,而年利率下降到了2%的时候,同样的100万元存在了银行靠利息还会剩下75万元,相比于50万元已经是高出了50%。
高利率必定是由于高通货膨胀和高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引起的。这种高速贬值带来的压力要远大于低利率低通胀,及适当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高小不少。这样是不是也会认为低利率未必比高利率带来的好处小吧!
不过,我国不可能走向负利率,负利率是一种经济走向极端的做法。
主要是由两种情况产生的:
第一种,就如同日本、德国、法国等国家,是由于经济进入了一种停滞的状态,无论如何激发都是无法推动经济加快发展,这种就是经济学里的“流动性陷阱”,也是让日本经济停滞了20多年的原因,而且即便采用低利率也无法实现经济大转变;
第二种,如同瑞士这些国家,本国的货币不断增值,造成了全球资本蜂拥而入,更加推动了本国货币增值。从而采用零利率或负利率的方式来驱赶涌入的资金。
总而言之,我国的经济还处于中速发展时期,大量的产业、基础建设、城镇化建设、房地产业,以及新兴产业和科技产业需要资金来支撑。一旦出现低利率或负利率就会让资金的流动速度减缓,在低速运行的资金流下必定会带来经济的低速增长。而当前我国经济是不可能允许低速增长,而是要保持中速发展的驱动力。可相比于以前的高速增长势头已减缓不少,但是低利率可能会存在(2%~4%),可超低利率或负利率绝对不可行。